每天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着待着,刷手机,该怎么办?

首先,你在刷手机的空闲还能跑知乎来问个刷手机有点罪恶怎么办的问题,说明你还是有觉悟的。

尽管你不想学习,但你会感到深深的空虚和焦虑。

下面说到的可能是你最容易重启自己的做法,上手简单随时都可以开始。

以下是本文的思维导图,你可以挑选你感兴趣的部分直接跳读,但我建议你顺序阅读,这样你会更懂前因后果。

全文5000多字,从构思到写作我花了10个小时,文中包括思维和方法论,需要你花几分钟静心阅读和思考,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建议点赞收藏,方便反复阅读和思考。

为什么我们有时什么都不想做了?

1. 沉迷手机确实糟糕,但是真特么快乐啊!

打游戏、看直播、刷某音这类“网上冲浪”活动,能够迅速让你获得即时满足感,你能暂时逃避现实中的问题,获得让你沉迷的快乐。

《Hooked》作者Nir Eyal有一项对手机上瘾的研究:我们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平均每天约3小时,大学生每天平均花费9.5小时,甚至超过一个工作日。

其实,那些真正沉溺虚拟世界的人根本不会认为自己每天刷手机有什么问题。

疫情在家,我问过同期失业的同学:

“你以后准备做什么啊”

“不知道呢”

“那你现在每天在干嘛”

“打游戏啊,趁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好好玩吧你!以后上班就没时间玩了。”

你看,也许你身边不乏这样的人在。

不过老实说,这样的态度也没什么,因为他内心可能不会感到真正的焦虑,正如有人说,有些人就想做滩不扶墙的烂泥,当个不翻身的咸鱼。

不过我觉得你不是这类人,否则你不会点开这篇文章。

2. 再玩两天吧,下个月一定开始努力!

说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人一生中不同阶段对于时间的认知:

简·博克在《拖延心理学》中提到的:青少年时期,人们会觉得时间和未来对于自己是遥远的,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
青年时期,这个时候,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变得更具有现实感了,我们会认识到,我们可能没有时间去完成一些事情。

和题主一样,我也极度颓废过一段时间,且就是自我放纵,那段时间为了逃避现实还自我安慰:以后会好的,以后一定会奋斗成大牛的。

这种总觉得时间还有大把,还没到真正努力之时的观念,是上文所说的典型的青少年时间认知。

在青少年时期,这种观念没什么,因为未来确实比较遥远。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依然没有准确的时间把控感。

正如你在刷手机期间,特别是看到一些从普通人逆袭成大佬,靠着健身的爱好实现经济独立的励志故事时,你又会突然焦虑,或者突然被打了鸡血,也想开始改变。

你继续关注那个逆袭大佬,你点赞收藏了他的很多干货分享,想着明天早上就跟他一样,执行计划,开始健身。

第一天你做的很好,但是内心深处有声音在说,训练强度有点大,比较累,坚持下来不容易啊。

第二天,家里人做了一桌好菜,你有点不好意思告诉他们你正在减肥,或者你说了,但他们告诉你你不胖啊,减什么肥。

面对一桌子好菜,你馋的不行,你安慰自己说,反正现在哪也不能去,在家多吃点也没啥,大不了这顿吃完,明天再重新开始。

终于你吃撑了,但是心情却没由来的沮丧,你知道怎么回事,但是你又安慰自己没关系,还有时间,会瘦下来的,过段时间一定努力,趁现在多吃点好吃的,以后减肥就不能吃了。

最后,折腾了几个月,你的身材仍然没有任何改变。

当你在内心给自己一个缓和期,有了一定的心理依赖,你就不会逼迫自己去改变。

3.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行(我这个庸人还能做什么呢?)

某音、某红薯上,那些博主随便发个美美的照片就能获得超大量的关注,过着富丽堂皇的高富帅白富美生活。

刷完这些回到现实的你,没由来一股绝望上心头,你觉得自己与他们的距离太遥远了,甚至一辈子都努力不上。

其实你也很想成为那样的人,但是你觉得自己不可能,那些人太有钱太有才了,自己目前的实力能改变什么呢?

况且别人都那么厉害了,那些高学历,有才干的人早就把能走得路走光了,自己这点小伎俩能做什么,跟他们没办法比,所以努力又有什么用,好绝望好沮丧。

于是你缩在床头,整日黑白颠倒脸色蜡黄,每天接受大量短视频带给你的视听觉符号刺激,不断冲击着你对自身生活的幸福阈值——

你觉得现实生活中没有比手机更好玩的事,没有比网红更好看的人。所以你饭不想做、衣服不想洗、更别提收拾收拾屋子。

我们为什么会有很大的无力感,会觉得生活“无欲无求”,丧失奋斗的激情,这是我受困很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后来通过持续阅读,我终意识到,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消极悲观的僵化思维,我们总是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到自己梦想的事情。

看一个实验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将一只狗关在笼子里,然后在嗡鸣器响一次后,就电击一次,最开始狗狗还会疯狂挣扎,想要逃窜,但日子一久,嗡鸣器再响,哪怕笼子打开了,狗狗也只会在地上哀嚎和颤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生活的圈子开始固化。当你想要尝试一件看似不可能的挑战,你会下意识的不太好意思告诉他人,甚至会遭到家人朋友的反对和嘲笑。

他们的种种言行,都在告诉你:别做梦了,你不可能。

举一个方便理解的例子——父母辈不愿熟悉智能手机的使用。

很多事实和新闻报道会让他们逐渐认识到人到中年,很多东西学得不如年轻人快,甚至就是学不会了,所以他们拒绝接受新事物。

但学得慢并不代表学不会。

所以当他们被某音某视的短视频所吸引,他们甚至无需年轻人教,本能的就会想要进行自我探索。

因而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手机的使用方法,但是一些稍微复杂的操作,他们又不愿去学了。

这就是僵固型思维在他们脑中的体现,他们给自己设限,认为自己上了年纪,新的东西,他们无法学会。

而他们被“诱导”成功自学手机,又是“能力可以不断提升的”最佳证明。

只不过因为我们常常不会相信现状可以改变,内心无限放大“我学不会”的消极情绪,而忽视了需要改变心态,建立成长型思维的作用。

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所说:只要你的兴趣还在,可以一直做,什么时候都不算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里推荐一本有助于改变自身思维的书:

本书没有过多难懂的词汇,可读性很强,对于想要建立读书习惯,但又被很多书中大量晦涩的专业词劝退的人十分友好。

它会帮你走出成功学误区,打破固有思维,逐步建立信心,最终获得自己的幸福感。

或许在书中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我把它称之为迷茫青年的救赎读物。

如何解救自己,你是需要多读书的,才能获得更多开阔的视野。

当你有了关键的思维转变,并做好了充足的精神和思想准备,你自然就想要开始行动。

但是在行动中,还会遇到很多障碍。

二、如何克服怠惰和散漫

1.意志力消耗最小启动法

我们都知道一个自律的人离不开超强的意志力,人需要有意志力才能获得掌管自身的自控力。

但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实验证明:人每次使用意志力它都会有消耗,所以自控可能会导致失控。自控力也像肌肉一样有极限,它被使用之后会渐渐疲惫。

一如上文中你刚打算减肥,就照着健身大佬的强度进行训练。这样的行为完全靠自身的意志力执行,所以很快就消耗殆尽。

我也尝试很多方法改变自己,但是当你处在对什么都了无兴趣的状态,你的意志力是非常薄弱的。

所以这时候自律很难,但你可以找到他律的方法帮助自己。

我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了“坚持学习就返现”的学习机制,你不是舍不得花钱吗,现在告诉你,只要你坚持学习24天,而且每天只要学到5分钟,学费就能全返(dbq我这人比较俗QAQ)。

那么就算有一天你不想学习,为了钱你还是会坚持打卡。

但如果你只是花钱报一些没有督促你学习的课,那你学习还是得靠强大的自控力,特别是你目前还在颓废与奋斗的边缘挣扎,意志力很容易就被怠惰打败。

这就很像我们在学生时代早起完全不用耗费意志力一样,因为你必须早起,否则就会被老师罚站,如此一来,你根本无需耗费意志力来挣扎和犹豫。

“学习返现”机制也一样,你不学就没收你的银子,学了还可以获得奖励。

2.“烂开始”法则

现在的你已经不得不学习了,但内心还会懒于思考,不想动脑。没关系,你没必要期待自己上来就能做到一天学习10小时。

研究时间管理的学者纪元提到一个“烂开始”法则:每天做一些你很难放弃的最小的、有成就感的小改变。

这一步你的目标是完成这个小改变,它可以很好的训练你的意志力。

对此刻的你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完美的结果,而是过程,也就是专注“开始做”,而不是“做好”。

我在颓废期间,偶然打鸡血,咬牙花了一笔不贵但也不便宜的费用,加入一个读书APP(当然也是坚持返现的读书哈哈哈,不过这次需要坚持300天)。

刚加入的前两个星期,很随意,我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每天读点书,写得读书总结也很敷衍。

直到有一天读了科比的传记,深受启发。我渐渐不满足每天的被动学习,于是开始写读书笔记。

从研究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每读一本新书,就做笔记添加进我的读书文件夹中。

这也是时下最流行的培养意志力的方法,到底有没有效,你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出最能迫使你不得不改变的动力。

只有你认真吸收理解这些方法论并认真实践了才知道。

我的亲身实践,从开始行动,到现在可以认真写5000多字的回答,这样一篇长文需要从选题设定、框架构思、资料查阅、配图收集、版面编排等很多方面认真思考,一篇文至少10小时的认真投入,放在以前我大概率第一步就放弃了。

这得益于这“烂开始”法则,即不要在一开始给自己太多期待。

3. 制定具象化的计划

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你能否真正改变糟糕的现状。

当你开始有了想要改变的动力,通常会热血满满。

不过这时候你可能还停留在大量搜索信息,看他人经验贴的阶段,往往忙了一天,也不知道到底做了什么,好像也没有什么实际效益。

这是因为目标不够具体和细致,对于目标完成的时间也没有很好地把握,导致无法在实际行动中执行下去。

这就像你只知道自己要拥有八块腹肌,但你不知道到底做什么才能有腹肌。

制定具象化的计划,是非常关键的,在你开始改变自己的每个日子,你都需要清楚自己每天都有哪些任务要完成,需要查阅多少资料,花费多长时间,每天自己效率最高的时间段是哪些等等。

这些问题我推荐你看《哪有没时间这回事》,或者花一笔小钱,学习时间管理的课程,从你最疑惑的地方开始,一点点的做下去。

相信我,一定有所改变。

4.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撒点鸡汤。

来自《人物》去年一篇报道《金靖不是总有好运气》中一段主角金婧的自述:“后来我突然觉得我的人生就是部电影,活到90岁就是90分钟,现在我27岁,这部电影才演到27分钟,27分钟,这个主人公就是注定不会成功的。如果在27分钟这个人就已经中了彩票成功了的话,他后面一定会非常惨。

金靖2020春晚演出照

这段话我一直印象深刻,很多时候,鸡汤也挺好的,它会像久雨初晴的阳光,让人不管经历多少黑暗,再次见面依然充满希望。

在你开始改变自己,走向更强大的道路时,你不可能一路开挂,称霸天下(…?)。你一定会遇到挫折。

失败的时候确实比较打击自己微薄的自信心,但是不要自暴自弃,先冷静下来想想,为什么你会失败,为什么别人可以做成功?他用了什么方法?他的自身优势是什么?我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

同时找到自己做得还可以的地方,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就比如当下的你非常颓废,你感觉自己很垃圾,但其实你要知道,你还会来知乎找找方法挽救自己,说明你是有思想觉悟的。

不管什么坏事,一定会有好的方面(别问,问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找到自己的优点,给予肯定,会使我们不会再轻易放弃。

在过程中请一定记得时刻关注当下正在做的事(放心,你一定会有急躁的时候),关注如何解决问题,不要只盯着长远的目标,也有助于转移注意力,缓解糟糕的情绪。

记住,你所要做的就是认真对待每项任务,并且一定要求自己在目前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最后总结一下:

1.改变自己什么都不想做的状态,你需要了解自己颓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常常是因为有“时间还早”的依赖心理,或者是悲观僵化的思维模式。

3.所以第一步,改变自己的思维认知很重要,如何改变,多读书。你需要先清醒,再改变。

4.有了足够的思想和精神准备,你自然会找法子改变自己。

5.不过先不要急,在你意志力薄弱的时候,寻找他律迫使自己行动起来。

6.采用“烂开始”法则,每天达成一个很难放弃的小任务。慢慢就会不满足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7.在行动过程中,你需要制定具象化的计划,才能明确自己的进度,保证自己每一步走得更稳些。

8.记得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调整受挫折时的心态。

当你忙碌起来,觉得每日都充实,你甚至开始想要学习做饭,从每日一顿亲手做的菜品开始,日渐获得生活的成就感。

当你在痛苦中逃跑到另一个虚空世界时,你甚至幡然醒悟,你还是喜欢那个尽管忙碌但非常充实的日子。

终于写完了,以上是个人从颓废走向自我拯救的真实生活感悟。

作者:一只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3772291/answer/113759344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