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巧,刚好去年设置了一个目标:每天坚持看书两小时,卸载王者荣耀,少看社交网。
一开始是读了Make Time,利用设置优先级培养习惯的方法来促使自己少玩手机,节省时间来坚持读书。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好自己的读书计划,能读多长时间后出门(自己做早餐吃,读30分钟再出门),通勤安排能配合读多久的书(越来越喜欢搭地铁,因为方便读书),休息时间怎么安排能读点儿书,把完成读书目标放到优先级的第一位,每天必须完成。
效果不错,大概两个月后,基本上对王者荣耀毫无兴趣了,偶尔朋友要求聚会提前下载了开黑打几局,散步立即卸载,毫无压力。每天睡前看一下手机屏幕使用时间,把社交网APP设置时间限制。
但导向都是自律,克服拖延,实现目标。
突然节省出这样一大笔时间,能读以前没时间读的书,执行到200天左右时,有另外一番领悟:
阅读不只是接受信息,阅读是跟作者交流,是反思,是磨炼思维。一万小时定律可行的前提是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 跟人交流前要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信息,要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白对方能提供什么信息,否则就是无效沟通。
- 读书前要明白自己想读什么,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对什么问题疑惑;阅读的过程中要反思是否解答了自己的疑问,是否帮助自己把问题拉到另外一个视野层面,是否解答了之前疑惑的问题。
- 要基于个人的疑惑跟问题来选择阅读方向,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反思、总结、梳理,要举一反三,并且试着实践检验自己新接受的东西。
接触了一些积极心理学跟刻意练习方面的知识后,我开始有针对性的阅读,譬如我对习惯感兴趣,我读了:
- the Power of Habit
- Mini Habits
- Elastic Habits
- Atomic Habits
- The Motivation Myth
- Grit :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作者有PhD,有记者,有基于个人经验总结的博客写手,涵盖脑神经学、发展心理学、行为研究方向等积累,讨论习惯的养成跟发展,特别启发人。解答了我很多关于自律、个人成长方面的问题,尤其对我工作中培训新员工特别有启发,我想通原来企业文化就是组织结构培养一致的工作习惯。
只要坚持阅读,就真的能提升自己。因为阅读没有玄学,它就是跟作者交流,你读不同的书,就是跟不同的作者交流,或许不是短期内立即能感受到成长,但时间稍长你就能发现你做决策的思考,跟人沟通的表达,人为处事的选择,都有变化,你还能反思到某一个点是被谁启发的。
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正反馈,一件事让你感到积极的收益,你执行它需要消耗的意志力就会降低,你继续重复,它变成你的习惯后你想拒绝反而为难了。于读书本身也会不断的精进提升,你会发现各个主题的书之间是脉络相连的,脑神经科学揭露的行为规律跟发展心理学的一致,你接触的越多,越能丰富、完整的看待你本来疑惑的问题。
这种反思会促使你对更多的书产生兴趣,主题越读越宽,好读书到乐读书。
“当一切看起来都无济于事的时候,我去看一个石匠敲石头。石匠一连敲了100次,石头仍然纹丝不动。但他敲第101次的时候,石头裂为两半。可我知道,让石头裂开的不是那最后一击,而是前面100次敲击的结果。”
这段话摘自Atomic Habits,阅读是成本最低的娱乐,稍微利用点儿“刻意练习”的策略,就能利用它提升自己,每天读2小时,我坚持了300天,真的能让人进步。
我的阅读计划本来只有30本左右,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添加,已经近百本了,经常是读一本书对作者提到的三本书都感兴趣。主题也会变宽,读了the Psychology of Money后我才醒悟:原来我脑子里默认的我肯定懂花钱是傲慢的幻觉,在很多方面我压根不懂理财;读了Your Money or Your Life,我才知道1999年大家就在反思消费主义、内卷了,并且有类似极简主义生活态度这种克服内卷的态度。
刚读了Reasons to stay Alive,我才知道原来抑郁症患者的“不想活”并不是“想去死”,而是“希望自己从未出生到这个世上来,不想受这种折磨”。他们也恐惧死亡,害怕伤害自己给身边的人造成创伤,他们只是无能为力,跟血淋淋是一模一样。
主题越读越宽,读了Thinking Fast and Slow后我才放松下来:有时候同样的一个道理,看英文觉得十分有道理,看中文却觉得是空话、鸡汤,我一直担心自己是崇洋媚外。读Thinking Fast and slow后才认识到,原来眼睛接受信息到大脑有两套运行模式,看母语,自动到连接更紧密的潜意识那套,本能自动的感性反应;看英文,因为非母语,需要大脑认真理解,就是理性分析的那套。就像同样的话,保安大哥讲跟领导讲,我们感受不一样,潜意识跟理性大脑两套思维分配不一样而已。
懂得这个道理后,就能更开阔的看待网上评论区的杠精,他们并非故意抬杠,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自动的潜意识本能反应,如果换成他们的心上人或者朋友讲一样的东西,他们读到后大脑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我有个同事,什么都好,就是怕写周报,每周五总是加班拖周报受折磨,我要等他周报一起交区域周报也不痛快。一直没找到好的沟通方式,数次讨论改变都不大,他是真心不习惯写周报,9分销售5分内务的那种,生平最恨PPT。通过今年关于Habits主题的泛读,我对团队管理产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让同事进步,只要帮助同事建立新习惯克服他的坏习惯即可,用好习惯战胜坏习惯。我给同事送了某个笔记APP的会员,一年会员才一百块钱,把我自己的拜访客户模板、商机收录模板都分享给他,找他review我自己写周报的习惯:拜访客户完,立即掏出手机简短记录下重点,竞争对手用量、价格、采购预期等数据,到电脑跟前后再写详细点儿,每天记录;到周五,就翻出本周的笔记,往PPT粘贴即可,是真实有效能跟系统拜访记录对应的汇报,这个task就能变成举手之劳。同事只是不惯用智能手机的这些APP,一旦接受,很快接受正反馈,建立起新习惯,我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还真正做到帮助同事了,价值bond,这种bonding连接起来的就能成为我独特的团队文化,通过建立一样的习惯来实现。
理性让人类伟大,但理性有局限。读书能增加人的理性,减少局限性。
作者:姜小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1546101/answer/19140510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