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学习完全没有必要苦大仇深地自我鞭策,只要养成了以下两个微习惯,就能够利用惯性,学到停不下来。

微习惯1 一进门就冲澡

一般来说,上完一天班后踏进家门的那一瞬间,是我们意志力最薄弱的时候,一旦我们为了“放松一下”而点开一集电视剧或者打一局游戏,后面再开始学习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非常有可能因为晚睡而把第二天的状态一起毁掉。

让我们回到原点,改变一切的关键就是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如果选择一进门就放下包去洗澡,之后你的状态会完全不同。先洗澡的好处有两个:

1. 热水的冲淋能很好地放松肌肉,缓解身体上的疲惫,以避免因疲惫而导致情绪不佳,继而才不会为了“解压”而被诱惑牵着鼻子走。

2. 洗澡那20分钟,几乎是我们一天中仅有的没有任何外界干扰的20分钟。没有屏幕上不断提示的新信息,没有见缝插针的小广告,哗哗的水声把我们与世隔绝了。这个时候的大脑是最清醒的,这个时候你会意识到,地铁上刷到谁又劈腿了其实和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洗完澡就去学习两小时,就能让自己一年后升值几千,甚至几万,这才是聪明的买卖。

微习惯2 闭眼前和睁眼后的半小时,用翻书代替玩手机

很多人都会这样,已经躺到了床上还要玩一个小时手机,到12点以后才睡,第二天艰难地睁开眼睛,还要再玩半个小时手机再起床。

睡眠中的REM(rapid eye movement快速动眼睡眠)阶段对人的记忆力巩固非常重要,所以睡前刷微博,一夜的睡眠中会加强这段记忆,直接导致睡醒后想到的第一件事还是刷微博,这样早晚一巩固,一整天的思路大概会被营销号的内容塞得满满的,一团混乱。

同理,如果用睡前和醒后这两个异常重要的时间段翻翻书,不但记忆效率更高,而且一整天的工作和学习状态都会有极大的改善。

所以,娱乐活动可以有,但不能在早晚。不过说实话,先学习再玩别的,会发现那东西对自己的吸引力已经降低不少了。

以上两点是最重要的,看似简单,却是把小小的力道用在了刀刃上,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只要能够真正做到这两点,保证你满脑子都是学习,对电视剧这类费时的消遣根本不屑一顾。

如果说,养成两个微习惯是对整体学习状态的把握,保证了正确前进不跑偏,那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走得越来越顺畅,我们要做的就是,进行阶段性总结,并相应地调整下一阶段的目标和行动。

每周总结&制定下周目标

小时候听的鸡汤大多是这个画风的,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某某每天背十个单词,几年后成为著名外交官。

学习这件事,哪怕方法再笨,只要你坚持做了,确实会比不做更有成果,但效率可能会非常低下。

完美的学习方法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每个人的性格习惯和生活中存在的其他客观因素都不同,所以在学习中应该时时总结经验,并不断作出优化,才会让自己的学习方式越来越适合自己,越来越事半功倍。

每月总结的话,周期太长,对我们这些企业的螺丝钉来说,每天都做一样的工作,对时间的敏感度已经降低了,常常是一眨眼已经过去两个月,所以每月总结没有紧迫感,容易怠倦;每天总结则周期太短,因为每天能学习两个小时已经很不容易,能每天总结固然好,但如果由于时间不足导致经常无法完成,则会产生挫败感。

所以,每周总结即可。在每周日晚上对过去一周的学习进行总结,看看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下周的学习中具体应该如何改进。然后,将对这一周的分析结果转化为下周的具体行动和目标。长期这样做,你会发现自己整个人就像被摁了F5,不停地在刷新,不断地变得更聪明和高效。

这么做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当我开始养成每周总结的习惯后,我主观意识的时间比以前至少慢了五倍。以前,上班-做事-下班,这样就是一天了,只要一拖延,就会突然发现自己连着几个月都一事无成,而现在,我觉得一个月很长,整整四周,意味着一个月至少总结反思四次,也就是说,这个月的我和上个月的我相比,在思维和行为上已经有不小的差异了。

两个微习惯和每周总结这两块是对学习的正面促进行为,而有另外一个方向的努力我们也千万不能忽视。对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要进行“风控”,避免在学习的道路上,倒在半路。

保持运动

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诱发颈椎问题,导致肩颈酸痛、头晕,如果身体出了问题,就算意志力再强也是没办法一直坚持下去的。所以,首先要养成正确的坐姿,更重要的是,无论如何都要预留出运动时间,重点练核心力量和肩颈,目的是护住腰椎和颈椎。

如果平时没有什么运动习惯,那么不建议上来就跑步,肌肉无力或者不平衡的话,都容易膝盖损伤,有氧运动可以选择骑自行车和游泳,相对更安全一些;而无氧运动中,平板支撑、深蹲这些热门动作在缺少指导的情况下也是比较容易伤腰伤膝盖的,身体素质一般的人,可以根据这个原则选择动作,能躺着练就别坐着练,能坐着练就别站着练。当然了,更推荐先去征求一些专业指导。

如果本来身体素质就不错,那也就没有这些限制了,挑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即可。

一般人每周需要运动3-4个小时,但对于边工作边学习的人来说,为了抵抗一天伏案超过10小时带来的伤害,最好每天都可以抽出一点时间运动。就算是因为工作日时间紧张,只能运动半个小时,状态也会比不动好太多,当然,周末的时候就需要给自己增加运动时间和项目了。

不要不舍得这点时间,运动会大大延长你的身体能够用以支撑学习时间的极限,从总体上来看,还是赚的。

以上是从整体探讨了如何学习,这里简单复习一下。

1.保持学习状态——两个微习惯:一进门就冲澡 / 睡前醒后不玩手机

2.优化学习行为——每周总结&制定下周目标

3.扼杀学习障碍——尽可能每天运动

下面谈谈如何从技术层面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怎样学得更”聪明”。

提升记忆能力

以我们最熟悉的分类来说,记忆可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但很多人对这两种记忆有一个误解,认为自己的记忆都是短时记忆,说明自己记忆力差,所以才达不到长时记忆,而事实上,二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记忆模式,分工明确,而非许多人认为的程度上的差异。

所以,要全面提升记忆力,就要分别认识这两种记忆方式。

先说短时记忆,它的优点是提取快速有效,当你读了一串简单的数字,闭上眼再重复一遍的时候,也是自然流畅的,无需多做回忆。然而这个优点在本质上与它的缺点共生。短时记忆的缺点就是它的容量极小,每次记忆仅能容纳2-4个项目,且保存时间极短。

延长这段保存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人在努力提升记忆力的时候往往关注的都是长时记忆而忽略了短时记忆,事实上,短时记忆并不是只在考前临时抱佛脚有用,它在我们的日常的学习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你正在看一本书,第三页和第十页的内容是互相产生联系的,如果你的短时记忆能力不错,那么你立刻就能把两个知识整合起来,做出比较和分析,然后进一步形成更加稳固的记忆,但如果你看到第十页的时候已经完全忘了第三页说了什么,那么可能的结果是,这本书你看完就忘,跟没看一样。

延长短时记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脑海中复述,复述会帮助你的记忆不从短时记忆中衰退,但短时记忆能容纳的信息量很小,假设信息过于繁重就会导致不能顺利地被复述。

为了提高短期记忆,我们要进行的是组块策略,就是将原本单个的数字或者文字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从而减少项目数量,使得有限的短时记忆空间中能够储存更多信息。最简单的例子是,1984原本是四个独立的数字,但如果你将其看作乔治奥威尔的一本书《1984》,它就从原本的四个项目合并成了一个项目。其他更复杂的信息也是一个道理,在脑海中进行整合就会使记忆变得更容易更长久。

最后,短时记忆最好的归宿就是,转化成自己的理解并整合,然后有逻辑地记录下来,关于如何记笔记我会在后面介绍。

长时记忆是与短时记忆互为补充的一种记忆模式,其特点与短时记忆刚好相反。长时记忆的优点是容量无限!缺点是要回忆起来需要线索来提取。

要提高长时记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技巧:

1. 组织整合:当获得无组织信息时,将信息组织成句子或故事,这个技巧和短时记忆是相通的

2. 重组内容顺序:如果你总是在相同背景下学习,突然换了一个环境,可能就因为缺乏提取线索而无法回忆出所学知识。比如当教授突然换了一种方式提问,你可能就懵了。所以,即使在学习的时候,你也应该变换背景,重新组织笔记顺序,问自己一些混在一起的不同科别下的问题,构建你自己独有的学习系统。

3. 关注中间段:背单词的时候,你对第一页的单词记忆非常深刻,这是首因效益,对最后一页的单词印象也比较深刻,这是近因效应,这造成了我们对首尾的学习效果好,但中间段即使投入了相同的关注度,记忆也会相对模糊很多,所以要在学习中对中间段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组织学习内容:“三分法”笔记

笔记本平铺,左右两页当成一页来用,横向使用笔记本而非纵向,因为人眼是左右横向排布的,横向比纵向视野更开阔,因此横向写更能把握整体。

然后将平铺的两页纸进行如下图的分割。

所谓“三分法”也就是左边记录,中间批注,右边总结。其本质和康奈尔笔记是一样的,不过康奈尔是一页中分了三块,而这里则是将平摊的两页作为一个整体,可写的部分比康奈尔大很多,看似只是一个面积的差别,但思维中整体性很重要,最好是一个主题就在一个版面,这样总结的部分和记录的部分在一个版面上,对照着查看一目了然。

保持这样记笔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会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自然而然地以事实——解释——重点这样的模式来思考。

当我用“三分法”记了几次笔记,我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同时在脑子里梳理逻辑顺序、拎重点,思路清晰了很多,算是意外的收获。

建立知识连通网络

每当你学到一个知识,就回忆一下你曾学到过哪些知识可与这个知识相通,你曾遇到过哪些情况可以用这个知识解释,至少找出5个。

比如,前文说到的,短时记忆可通过组块策略来整合知识,使得有限的短时记忆容量能够容纳更多信息,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看到的另一个做笔记的技巧,就是上课的时候将黑板上的板书快速地印在脑子里,去掉无用的内容,转换成自己的语言,然后再记录在本子上。其实当初看到笔记这条内容,只是告诉了我这个方式,而通过组块策略来延长短时记忆这个知识点刚好解释了记笔记前的那个动作。这就是知识之间的连通。

当你只有1个知识的时候,学到了1个知识也就只是1个知识,但当你已经有了100个知识,你每多学1个知识,可能就同时对另外30个知识做了更新,甚至延伸出你自己发现的新知识。

这也就是越思考越聪明的原因。

作者:宋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358499/answer/1416401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