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时候,每周我学5天,就得看一天小说,过一个舒坦的周末,不然我真的熬不过高三。
但高三之前我不是这样的。我可以持续学习好几个星期。吃饭的时候就背单词,走路的时候思考压轴题的第三种解法,周末的时候完成作业,然后做好下周的预习。
游戏和篮球变得乏味,妹子也没那么有吸引力了。这个男人只喜欢一种东西——知识。
但由于高强度的学习,脑袋里紧绷的弦就经常会断。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小腿一伸,钢笔一扔,不学了。觉得一切皆空,一切都是枉然……众人皆醉我独醒是痛苦的,众人皆醉同桌也醒是幸福的。
但尽管这样,我依然坚信“高强度的学习”才是根本,偶尔的崩溃不值一提。高强度的学习还让崩溃看起来格外悲壮。所以跟之前对比起来,你可以说我高三的学习状态是浑水摸鱼。
但就在高考成绩下来那天,几个同学调侃我“上课看小说的比很多周末不休息的人考得还高”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我高三的“间歇性堕落”(学5天,玩2天)其实是在保护我自己,让我学会放松,避免压力的累积。最重要的是,让我一直保持持续性努力的状态。
我的间歇性堕落是为了持续性努力,而之前的高强度努力,却滋长了压力和焦虑。这些压力和焦虑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便容易让人一蹶不振。
而那些高强度学习带来的崩溃看起来悲壮,其实暗藏着深深的自我感动。让我可以为每一次的失败找到完美的借口。
但实质上,崩溃不仅让我容易错过重要的考试、老师的试卷分析,还容易让我进行不合理归因:我的崩溃是由于我不够坚强。
所以我解决的办法是加大学习强度。结果也可想而知,面临更严重的崩溃,更长时间的堕落。
高三一开学我就改变了策略。
一来是我的确承受不住了。如果再不改变学习模式,高考失败是小,精神垮掉是大。
二来是,我发现了我之前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归因错误:我的崩溃并不是由于我不够坚强,而是因为平日学习累积的压力没有得到及时缓解。
这一朴素的道理看起来简单,但对一个一身蛮力的少年来讲,却是不屑一顾的。那时候的他,真的以为自己是一个所向披靡、绝不后退的少侠。
然而,他并不是。他跟其他人一样,是一个有需要的人。累了他需要休息,倦了他需要玩耍。后来,他发现少侠也是。
所以高三时,我把学习和休闲变成了主动的、可以自我支配的。而以前的我,就连堕落都是被动的、由不得自己的。但事实上,从心理学上讲,自我掌控感是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身心总是能处于一种平静的愉悦状态,周一到周三那几天,我的学习效率总是特别高。即便在炎热的6月,我依然可以按部就班地学习,一一落实自己的复习计划。在大家都沉不下心的晚自习,我总能一边用折起的试卷给自己扇风,一边演算一道道数学题。因为我知道,周六我可以看一天小说,周末我会玩一整天。
想想那段时间过得真是充实啊。时间充裕得我可以同时谈两段恋爱,而且完全不影响学习。渣女们,放过那些不会压轴题三种解法的同学,冲我来!
好啊,果真一个都没有是吧!!!
言归正传,直到现在,我突然顿悟,那时我做对了一件事——人性化。
对于我而言,学五天,看一天小说,再过一个惬意的周末,这样的生活是符合人性的。而连续学习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完全不考虑身心承受能力,这样的生活是不健康的,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不持久的。
我现在还记得初中运动会的3000米长跑上,前两圈我表哥就拿出了百米赛跑的冲刺力。他飞快地跑啊跑啊,足足领先了别人半圈。妹子们欢呼啊,第一肯定是我们班的鸭!结果到第四圈,他几乎晕倒在地上。
而在大学,当我们系的长跑运动员为4月底的运动会刻苦训练时,从体育系请来的教练经常叮嘱道:前期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中途慢慢地、缓缓地加速,不到紧要关头绝不冲刺。
多么鲜活的人生经验哇!
从学习放大到人生,我们总说年轻时要好好学习,不要谈恋爱,不要玩。但事实上,年轻却是恋爱的最好时光,年轻也是探索兴趣的最好时代。
谈恋爱让我们知道怎样与异性相处,为未来的婚姻经营打下基础。玩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摸索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好铺垫。
诚然,学习工作和恋爱娱乐一定会发生冲突,但是解决冲突、让生活保持平衡,难道不是我们应该早早培养的能力吗?
当然有些人会说了,你把那些看小说耍朋友的时间用来学习,你现在会混得更好。
我告诉你,我很不喜欢这话。
首先我不认为牺牲休闲娱乐的时间,会让事情变得更好。这种把时间等同于努力、把努力等同于结果的模式在学习上走不通,在工作上更是走不通。
最重要的是,我不喜欢当我老了,回顾青春时只有学习,回顾青年时只有工作。
相反,我总是在提醒自己,生命不是永生,而是一场体验。
如果生命是永生,我可以奋斗个500年,只为后面永远的安逸。
但生命只是一场体验,用50年最美好、最鲜活的时光,来保障后面30年苍老的、衰弱的暮年,我觉得这个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
人生终究只是一场体验。既然是一场体验,就必然有时间限制。有的人觉得乏味选择中途离场,有的人没玩尽兴迟迟不肯离开;有的人牺牲前半场的快乐来获取后半场的安逸,而我觉得每一部分的体验都弥足珍贵,各有颜色。
认清了这个事实后,我不再思考那些难解的“终极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既然都难逃一死,那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相反,我开始关心那些我本能做到但却迟迟未做的事情:如何与伴侣相处,如何获得做事本身的愉悦,如何仰望星空时不胡思乱想,如何早早上床睡个好觉。
人生既是一场体验,我就不应向它多要求什么,它也不宜过多责难我什么。所以大部分时间,我既不感觉痛苦,也不感觉快乐,我只是被一种长长的平静所包围。
只希望多年以后,面对死亡,大明同志将会回想起高三那无数个快活的周末,然后骄傲地向他的六代子孙传达他最后的人生谏言:
没人比我更懂时间管理!
作者:大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686475/answer/122682013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