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你可以100%完成制订的计划

回想起来,我应该是在考研的时候,养成了制订长期计划的习惯的。

那时候时间不是很紧嘛,我希望把每分每秒都充分利用,希望清晰地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个月需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在三个月后要有怎样的复习进度。

那么,以结果为导向,我就需要规划好自己每一天具体的行程表,比如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上午干什么,下午干什么,学习多少小时,如此种种。

事无巨细,我试图把接下来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总觉得,这才是正确的方法,因为这样我可以心中有数,知道自己有多少时间可以使用,知道自己每一天要干什么。

我给自己制定了许多规则,那么我去遵守这些规则,在相应的时间,直接照着做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必再去想了。

多么高效啊,多么节省时间啊。

01

但那个时候,我就常常失败。我从未完全按照我所想的去生活、去学习,事实上,如果某天能履行我事先所想的一半的准则,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我身处于真实的情境之中,我会发现,有很多之前未曾想过的情况发生。比如看书的时候,速度远远达不到我的预期;比如学着学着,强烈怀疑使用的学习方法不适合我;比如休息的时候和别人聊起了天,回过神来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

总之,每一天,每一刻,或多或少都是混乱的,和我之前所想象的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完全不同。我觉得或许是自己的问题,是我没能高效学习,是我没能抵制住诱惑,于是时间没被有效利用。

但我之前制定的宏伟蓝图,肯定是没问题的。它具体到每个小时,它完整覆盖每一天,直至每个月。

整个考研的过程,我都很痛苦,我从来都完不成计划,别说每一天了,每一个小时的计划我都完不成。于是我经常破罐子破摔,每天都觉得自己完蛋了,学着学着就学不下去了,最长的时候有一个多月完全没学习。

考研前最后18天,我重新拾起课本,做最后的挣扎的时候,完全没去制订任何计划。我只知道大致的方向,比如要复习哪些内容,要用怎样的方法——是死记硬背还是记忆关键词和逻辑;再比如要睡饱觉,但也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要努力学习,但也要注意放松……

我没有再去要求自己必须几点起床或者几点睡觉,也没去计算自己每小时能背多少页书多少个单词,我只管按照事情本来的速度,去完成相应的我需要完成的任务,尽我所能。

我不再做整体的、长期的、详细的规划,不必遵守任何规则,不必满足任何标准。我只在当下那个时刻做计划,也只为当下做计划。我所需要做的,只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决定接下来半小时或者1小时的学习任务,并且去执行,就可以了。

结果出乎意料,我拥有了考研以来最好的状态。我不再紧绷,按部就班地背完了每一本书,进度完全跟得上。严格来说,我本就没有为自己设置预期,所以从未发生达不到预期的情况。

当每一天结束,以及每一周结束的时候,我回顾已经完成的学习任务,会发现,我做得很不错,一切都来得及。非常有趣,当我不再全盘规划,不再事先思考最优的方法和策略,而只在做事情的当下做判断、然后执行的时候,我反而拥有了最优的结果。

02

遗憾的是,这段经历虽然对我意义重大,但我在当时以及其后的几年里,并没能立刻看出本质规律,以至于今时今日,我在做自由职业的过程中,时不时的,依然困在全盘规划的思路之中。

直到最近,我在读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的时候,了解到了哈耶克提出的“自发秩序”这个概念,豁然开朗。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他认为:除了人为设计出来的秩序之外,还存在自然生成的规则、自发演化出来的秩序。这就是自发秩序。

哈耶克打了一颗栗子,乡间小路不是事先设计出来的,而是每个人有意识地做出选择,“然后自然叠加形成的”。自发秩序的反面,是整体性规划。

虽然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只是一个很小的系统,但我们依然不可能做到掌握全面的信息,也无法预先制定出精确高效的流程,至于执行,就更不可能了。

这种整体性规划的思路,总是带给我们挫败感。单单是制订计划的过程,就已经很艰难了,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以我自己为例,我需要思考:

把看书固定在哪个时间呢?是下午3点-4点,还是晚上9点-10点?

到底是早上起床后一鼓作气写2000字更好呢,还是拥有随时都可以写的能力更重要呢?

我经常反复琢磨这些细节,但从未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每一天都是在摇摆和犹疑中,完成我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03

为什么我就是无法制订出一个足够好的计划?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问题出在:

整体性规划并不是一个正确的思路,它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负担。

在制订的时候,你权衡利弊,仔细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但依然不敢相信这就是最优解。要知道,接下来可是要执行3个月呀,一定要是完美的计划才可以啊。

而在执行的时候,计划越详细,越确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因为,它会成为一种规则和约束,成为我们希望去达成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并没有遵循客观规律。制订计划的时候,我们预设的环境是真空的、不受任何干扰的;但真实的生活,并非如此。

所以,我们才会如此痛苦。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是弄清楚自己的大致方向和总体准则,让自己在每个时刻灵活作出决定,形成“自发秩序”。

以读书和写文章为例,以前我倾向于规定自己在早上6点到7点半写文章,下午3点到4点看书,但现在,我的思路是:在上午写文章,并且越早完成越好;在下午看书,或者当作两个艰难任务之间的放松和调剂。

只要事先确定大致的任务,以及宽泛的准则就好,具体某个时间点做什么,做完某一个任务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具体执行的那一刻,根据当前的情况,灵活决定就好了。

我们不是机器人,不用预先设置精确的程序。过于详细的整体性规划,是一定完成不了的,只会造成负担,带来压力。

做此时此刻的决定,做此时此刻的事情,形成自发秩序,就可以了。

作者:高冷冷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196556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